【黄岛讲坛(第18期)】王浩院士讲述绿水青山的国家战略——论生态流域建设
应中心主任赵东风邀请,3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学及水资源专家,现任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浩做客第18期“黄岛讲坛”,为师生作“绿水青山的国家战略——论生态流域建设”的专题报告,200余名师生听取报告。副校长操应长主持报告会,并代表学校向王浩院士颁发兼职教授聘书。化学工程学院相关院领导,中心主任赵东风教授以及环境与安全工程系及安全环保与节能技术中心师生参加了讲座。
王浩院士首先从多个角度阐释了水是生态系统的控制性要素,继而对全球水问题的发展、根本症结进行了论述,并提出解决水问题的根本对策是生态流域。随后王浩院士结合诸多案例对生态流域及其顶层设计进行了细致阐述。
水是地球环境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和气温、光照并列为三大非生物环境因子,水分状况决定着陆生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而其理化性质、动力条件则决定着水生生态系统的状况。通过对石羊河流域和咸海变迁两个案例的介绍,王浩提出生态问题的主要症结是水的问题,水的良性循环是健康生态的基本保障,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水问题也在不断变化,从自然水循环调控治理的传统水问题逐步过渡为需要社会水循环调控的现代水问题。王浩表示,产生水问题的根本症结是: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加深,自然与社会水循环在循环通量上此消彼长,在循环过程上深度耦合,在循环功能上竞争融合,进而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产生了一系列水问题。针对这一根本症结,王浩提出,解决水问题的根本对策是生态流域。
生态流域理念秉承生态文明思想,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流域的建设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良性水循环,使水与人类社会相适应。王浩表示,生态流域的科学内涵可以概括为“洪涝海绵化、黑臭清洁化、雨水资源化”三方面,并应从科学内涵出发实现三大耦合平衡,即“洪水平衡、污水平衡和用水平衡”。
为实现从水安全到水经济的八个层次目标,生态流域的设计应符合“流域统筹、单元控制、系统均衡”三大设计原则,采用“层层剥笋”的总体思路建设“生态保护体系、海绵田、海绵城市”三大治理体系,采取建设“防洪排涝体系、污染控制体系和雨水利用体系”三类基本措施,在“一片天对一片地”核心思想的指导下,贯彻和遵循系统均衡的原则,统筹安排,优化布设,最终实现生态流域三平衡。
最后,王浩表示,生态流域重点关注“人-水-生态”的相互关系与协同进化,生态流域的建设不是回到原始状态,而是在新的发展阶段,运用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活方式,探索创新技术,实现健康、和谐、高效的“新的生态平衡”和绿水青山。讲座最后,王浩对青年学生提出了建议与期望,并回答现场师生的提问。
王浩,男,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获博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学及水资源学家,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现任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提出“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理论,系统建立了水循环及伴生水生态、水化学和水沙过程综合模拟与多维调控技术体系。获联合国全球人居环境奖,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出版专著36部,申请专利9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50余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7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1项。2016年10月被水利部聘任为水利部参事咨询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