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座谈会顺利召开

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座谈会现场

811日上午,安全监管监察学院(青岛)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科A121举行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座谈会,会议由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安全监管监察学院(青岛)院长杨朝合教授主持。

赵东风教授介绍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现状

安全监管监察学院(青岛)专家委员会主任赵东风教授介绍了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现状。就首届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高级研修班的论文进展及第二届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高级研修班的课程设置及六次集中理论学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并阐释了“三个不断线”培养模式和“结课不结分”的课程考核制度。最后,赵东风教授提出与与会老师在课程设置、内容优化、培养模式、资源共享和放眼未来以及化工安全工程新学科的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以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水平和模式。

随后,参会老师们就相关议题展开了激烈地探讨。文学院党委书记张永宁以其讲授的《文献检索》课程为例,介绍了问题体验式教学。根据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特点,从专业、个性、规范三方面进行课程的备课和授课,即课程与化工安全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个性选择,注重参考文献格式及论文写作规范。同时在课程结束后,分析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对课程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机电工程学院陈国明教授,从论文考核和老师积极性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认为论文可以设计类、学术类、开发类等不同的形式,以小目标作为切入点,结合专业知识,解决企业具体问题。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李玉星教授,提出了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的个人建议。建议加强储运相关课程的讲授,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从案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结合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文学院院长王学栋教授认为需要重视学生的态度和能力、老师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以及高级研修班的班级组织和管理。建议增加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讲授和解读,加强安全执法和执法责任。化学工程学院王振波教授提出针对有经验的企业人员,拓展知识,加强老师、企业和学生的互动,提高安全认识、安全意识和思想水平。课程设计应灵活,以专题形式贯穿多个专业和课程。化学工程学院李春义教授建议课程与现场实际相结合,以现场问题或事故案例,引出专业知识点的讲授。并建议提前确定论文方向,延续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论文写作。

杨朝合院长进行总结发言

最后,杨朝合院长从培养定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对座谈会进行了总结。指出根据培养管理岗的技术人员这一定位,在课程教授中,根据课程的特点,在不脱离课程的基础上,与安全相结合,制定课程大纲。论文考核可从实验数据、工程设计和调研等多方面进行,并严格论文质量的要求。

此次座谈会对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资源共享、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于进一步优化化工安全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